又是春運。火車票再次牽動國人神經。日前,兩位廣州市民狀告廣深鐵路,案由為購買的火車無座票與坐票同價,卻難以享有相應的服務。據悉法院當場立案,定於3月6日開庭審理。而後,一場微博調查顯示,近八成網友贊同無座票半價售賣。但鐵路總公司卻表示,不管是有座還是無座,鐵路部門付出的運力成本是一樣的,目前還沒有考慮票價改動。
  這實際是一場雞同鴨講的爭論。理論上講,任何一種定價模式都有其合理性,關鍵在於要認清楚定價模式的適用範圍。火車票屬於公益性服務,鐵總屬於公益性、自然壟斷型國企,這就決定了它的定價模式基於成本核算,而非利潤最大化。正由於這個問題,鐵總及其前身的成本、債務、收益至今仍是一筆糊塗賬。所以,爭論無座票如何定價,先得拿到細緻入微的公開賬簿,從而判明每一運力成本對應的每一服務收費。
  引申觸類,油價該不該調,水、電價如何確定,甚至公務員工資該不該漲,都不是公說公理、婆說婆理的邏輯之爭,背後皆為真金白銀的利益分歧。比如,鐵總繼承的債務有多少,石油石化訴苦的虧損怎麼產生的,電網電力的經營成本誰來監管,這些才是網絡口水戰蘊含的真問題。當然,國企公開做到此步,必將觸及利益固化的藩籬,也才稱得上全面深化改革。
  其實,公開不是毒藥,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。地方債公佈之前,各種揣測、憂慮的情緒不絕於耳,而到公佈之日,真相大白於天下,換來的只是各方的知情與穩定。恰相反,越是藏著、捂著、掖著,越容易引發猜忌與民意反彈,最終成了不定時的炸彈。民間有句俗語,“媳婦再醜,也得見公婆”。作為共和國的長子,除了涉密信息,國企有什麼羞於示人?
  公開難,公開人力成本,更是難上加難。在國企諸項成本中,占比最大、也最神秘的,莫過於人力成本也即職工收入。經常見諸報端的,有中高級管理者的天價薪酬,有萬千學子爭搶一崗的競爭焦灼,還有編製內外福利待遇的天壤之別。國企乃全民之公器,利潤亦應為全民所共有,如何分配關乎社會公平正義,更與票價、油價上的錙銖必較形成了鮮明對比,這是公眾對公共品定價敏感、焦慮的導火索。
  春運列車還在行進,中國改革也在路上。讓公眾發自內心堅定道路的自信,必須讓公眾切身感受到制度的紅利。鐵路票價承載了無數酸甜苦辣,是時候拿出勇氣、亮出賬簿、精確測算了。全民的賬讓全民來算,不僅是人民民主的召喚,更是共同富裕的考量。往實在了說,不也是讓鐵老大擺脫指責、卸下包袱的一條捷徑嗎?
  (洪樂風,海外網特約評論員)
 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,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(www.haiwainet.cn)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61revfh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